昭通市 - 基本简介
昭通昭通市 - 地理位置
昭通昭通市 - 行政区划
昭通行政昭阳区 面积2240平方千米,人口 76万。邮政编码657000。区人民政府驻爱民路。
鲁甸县 面积1519平方千米,人口 37万。邮政编码657100。县人民政府驻文屏镇。
巧家县 面积3245平方千米,人口 52万。邮政编码654600。县人民政府驻白鹤滩镇。
盐津县 面积2096平方千米,人口 36万。邮政编码657500。县人民政府驻盐井镇。
大关县 面积1802平方千米,人口 25万。邮政编码657400。县人民政府驻翠华镇。
永善县 面积2833平方千米,人口 41万。邮政编码657300。县人民政府驻溪落渡镇。
绥江县 面积 882平方千米,人口 16万。邮政编码657700。县人民政府驻中城镇。
镇雄县 面积3785平方千米,人口126万。邮政编码657200。县人民政府驻乌峰镇。
彝良县 面积2884平方千米,人口 52万。邮政编码657600。县人民政府驻角奎镇。
威信县 面积1416平方千米,人口 37万。邮政编码657900。县人民政府驻扎西镇。
水富县 面积 319平方千米,人口 9万。邮政编码657800。县人民政府驻云富镇。
昭通市 - 气候条件
雨后昭通昭通市 - 旅游资源
昭通市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特殊的地形地貌环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风景旅游资源。飞瀑气势磅薄、雄浑壮丽,溶洞千姿百态,神秘莫测。并且,该区历史悠久,开发甚早,据出土文物考证和文献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该区地域内活动,至西汉时更创造了灿烂的朱提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又留下了大量 的革命遗迹、遗址。使昭通市的旅游资源集中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革命遗址的特色。许多风景、人文名胜景观和文物可供人们参观、游览、研究。
盐津豆沙关
僰人悬棺僰人悬棺 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选择一处壁立千仞的悬崖,用我们至今仍不知晓的方法,将仙逝者连同装殓他的尺棺高高地悬挂(置)于悬崖半腰的适当位置。葬地的形势各异,归葬的个体方式也略有差别:或于崖壁凿孔,椽木为桩,尺棺就置放在崖桩拓展出来的空间;或在约壁上开凿石龛,尸棺置入龛内;或利用悬崖上的天然岩沟、岩墩、岩洞置放尸棺……人死了,要找个归宿,要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找一个妥当的安置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 悬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样平常。然而,凝神屏息想想: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冷冰冰的尸骨,怎么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尸棺的主人是谁?我们有限的智慧还难以解读这用千年的沉默写下的寓言,梦魇中便无法逃避悬棺的阴影。1933年, 一位姓陈的地方官为了探究僰人悬棺的奥秘, 雇用两名樵夫,从豆沙关的绝壁上掀下两具悬棺,其中一具运到昭通省立第二中学供考察、展览。未久,两名樵夫均意外惨死。
大关黄连河 大关县黄连河风景名胜区以瀑布景观为主体,集峡谷、溶洞、原始森林、竹海、山顶水库、地质历史遗迹、珍稀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和古墓、史前遗迹、民族风情等,众多人文景观类型多样,资源丰富,规模宏大,特点突出,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意义重要,是开展旅游观光、休养度假、登山攀崖、科学考察和各种娱乐活动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
巧家药山 药山位于巧家县境内。金沙江和牛栏江环山而过。药山山体面积220平方公里,主峰金顶山海拔4042米,雄踞于昭通群峰之上。药山被以乌蒙冷杉为主的针页林和以高山栎为主的常绿阔叶林构成的原始森林覆盖。天然林的葱郁,为野生药材、珍稀植物生长和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药山本因出产各种药材而得名,著名的野生药材有柴胡、党参、贝母、天麻、虫草、黄芪、草乌、防风、龙胆草、仙茅参、刺参、黄连等药,在中药市场素享盛名;大面积的珙桐群落,更是国内外罕见的奇观。
扎西会址水田花房子 遵义会议后确定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但因故博古并未在那次会议上交权,直到1935年2月5日红军路过水田寨(又名鸡鸣三省)时,通过在这里举行的一个会议,王明、博古才正式按遵义会议精神交了权。至今交权的房子仍在。
昭通市地图威信县观斗山石雕 该处山峰巍峨,叠翠堆绿,万亩竹海,山泉清澈。此山早于700多年前的明代时期就开始建庙,后经明、清、民国几代的经营,形成了巍然大观,集儒佛道之教为一山,素有“四川有个峨嵋山,云南有个观斗山”的民谚。庙宇被毁后,现复建了三个大殿,还遗存了大批石雕碑刻,这些石雕造型生动别致,镌刻细腻,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和观赏价值,为我省独有的艺术珍品。
水富温泉大峡谷 西部大峡谷距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32公里,水富县城4公里,是一个“山青”、“峡险”、“水急”的金沙江河谷,在风景如画的大峡谷下2380米的深处蕴藏着一股奇泉,在1978年被云南省石油勘探队钻井发现。经国家级专家鉴定,该水温82℃,水压高,流量大,日涌水量达8000余立方米,居全国之首。富含有益人体健康的多种矿物质,系高热优质温泉。现存的大峡谷温泉生态园300余亩,自然露天温泉区占地100余亩,可同时容纳3000人以上沐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露天生态温泉浴场。
溪洛渡电站 溪洛渡电站,坝址距县城7.5公里,为全国最大的电站之一,电站建成后,库区长约250公里,两岸风景秀丽,大坝雄伟壮观,金沙江的高峡平湖将会变成一道瑰丽的风景线,成为滇东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大龙洞景风公园 景风公园地处昭通市南郊守望乡境内,离城12公里,交通便利,四周山体环绕,森林葱郁,水源丰富,目前,已具备一定的旅游、休闲度假基础。为充分利用景风水库优美的自然环境,宣传昭通民族文化,将其建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娱乐、垂钓健身、花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目前已委托昆明园林设计园按国家风景规划大纲,作出了总体规划,计划总投资4500万元,建设期为10-15年。
龙家祠堂卢家祠堂 卢家祠堂1936年始建,比龙家祠堂晚建三年;位于六荫塘,离龙家祠堂三里路;祠堂大小只有龙家祠堂的三分之一;据说是因为卢汉比龙云小三岁的缘故。卢汉先生因率军参加台儿庄大战,修建祠堂时未亲自到场,后因公务繁忙也未回来拜谒过家祠。
清官亭 清官亭公园位于昭通市内,始建于嘉庆14年,初名三多塘,为纪念当时的县令王禹甸,在他去任后三多塘改名为清官亭,以纪念他的为官清正廉明,为民兴利的政绩。园内有著名对联“者点水无多,一官已留清白去;此间尘不染,何人更踏软红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园面积又有扩大,占地59.5亩,开掘曲池,修建凉亭水榭,种植了牡丹、芍药、缅桂、月季等各种花木。在园内增建了人工假山、欣悦园、动物角、鸳鸯亭、儿童乐园、盆景室等。
望海楼 望海楼位于昭通市南郊凤凰山西麓,距城约2公里,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安县知县沈生遴建。 后来,云南总督爱星阿到了昭通,也去看了留余闸、望海楼,这位大人一心要巴结皇上,便把望海楼改成“恩波楼”。意思很明白:圣皇天子,恩泽四海。望海楼不但是昭通的风物胜景,也是中共昭通地下党早期革命活动的纪念地。1929年初,受中共云南省工委的委派,省工委委员到昭通传达省工委《加强农村工作的指示》,传达会议就在望海楼内举行。此后,中共昭通地下党的同志常以郊游为名,到望海楼进行工作联系。
洒渔烟柳 昭阳区境内,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有“龙洞吸月”、“恩波蜃影”、“宝山环翠”、“凤岭飞霞”、“洒渔烟柳”、“珠泉涌碧”、“雨鬟公云”和“花鹿食草”的昭阳八景。如今又有了以黑颈鹤为看点的大山包景点。而单就洒渔的烟柳,早已闻名遐迩,曾有过多少墨客骚人为之倾倒,为之咏唱。吟出千古绝句,唱出传世佳作。如今,渔洞水库坝区又加快旅游的环境建设,与洒渔烟柳合二为一,融融相濡,交相辉映,在昭阳八景中脱颖而出。
渔洞水库 渔洞水库为“滇字一号工程”。距昭通城区23公里,以其便利的交通,“高峡出平湖”的特色景观而吸引了大批游客,库区水域面积13平方公里,蓄水量3.6亿立方米。计划建成集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以及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
大山包黑颈鹤鸡公山大峡谷 鸡公山位于大山包西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由于剧烈的地壳运动,西凉山绵延至西部出现断层,地形下陷,形成大峡谷。鸡公山三面绝壁,只有两尺宽小径攀延而上的屏峰突起,雄奇险秀。峡谷海拔落差近2000米,可以俯瞰金沙江及云海。鸡公山的险和由此形成的刀削般的悬崖以及深不见底大雾弥漫的大峡谷,让人体会到这种险象的真实与形象,体现出大山包少有的雄奇与阳刚之美。站在大峡谷边上四处远眺,就可看到“滇东北第一峰”——海拔4040米的巧家药山矗立在眼前,落差千余米的牛栏江大峡谷似一幅壮丽画卷尽收眼底。峡谷另一侧的峭壁上,巨大的天然图案竟宛如一幅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图腾崖画,依稀可辨的有狩猎、劳作、歌舞等场面。更奇妙的是,崖画前有一座突起的小山峰如同坐在莲台上的送子观音。
葡萄井 昭通市西郊10余公里处,有一石山,名老鸦崖。崖下有泉,“方圆八尺,泉水四时温暖,由下涌出,碧泡累累如珠泉”,称“葡萄井”。这里泉水有形,也有声,但不是流出来的,也不是淌出来的,是从崖层隐蔽孔隙“吐”出来的,方圆数米,数十个隐蔽的孔隙,不停地“吐”出一串串水泡。水泡大小与葡萄相仿,浑圆如珠,晶莹剔透,一粒一粒,粒粒可数,宛若一串又一串珠圆玉润的浮漾的项链……这里是彝族祖先的灵魂回归地,彝族各支系指路经上都将亡灵指向昭通,据说昭阳区葡萄井马樱花下边,出来一股甜水,口渴要喝三口水,不渴也要喝三口水,到了阴间后水价贵,难喝上水。再则,归祖路遥遥,道途坎坷,除了咪力于尺的水(昭通葡萄井)以外,尽是些腐叶臭水。
凤凰山昭通市 - 历史文化
昭通昭通这块古朴神奇的土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1982年,昭通市北郊过山洞出土了一枚人牙化石,经鉴定为“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约10万年,称作“昭通人”,填补了云南省猿人阶段到晚期智人阶段之间的空白,说明昭通市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大约距今一万年左右至距今四千年的约六千年时间里,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已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制陶、纺织、农业和放牧等技术,开始了邑居和定居生活。西周末至春秋初期时的杜宇部落,入蜀,“教民务农”,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明,得到了蜀民的拥戴,当了蜀王,号“望帝”。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以蜀郡太守李冰开凿焚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进一步经略云南,派常颔将李冰开凿的焚道延伸至建宁(今曲靖),史称“五尺道”。中原文化的南渐,今昭通地处“五尺道”枢纽,得风气之先,是云南最早、最充分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地区。
公元前135年(西汉武帝建元六年),汉武帝改变汉初“闭蜀故徼”的封闭政策,重开“南夷道”,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扩大中原与西南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王朝在今昭通市设朱提县(郡),昭通首次被纳入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下。商品自由运销,汉文化影响蔚然成风,昭通社会经济文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昭通
昭通清雍正五年(1727年)实行改土归流,“诏改乌蒙府为昭通府”。历雍正、乾隆、嘉庆三代,实施了一系列安定社会、发展生产、繁荣文化的方针政策,昭通社会经济文化又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以兴修水利和高产农作物引进种植为代表的农业开发;朱提银铜的再度辉煌;因大规模铜运而推进的水陆交通建设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儒学的日渐复苏;非本土宗教文化的进入等等,昭通历史文化仿佛又走进了繁荣的朱提文化的又一个轮回。可惜,匆匆而来的晚清咸同年间的动乱,又一次断送了昭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好前程。
民国时期的昭通,成为云、贵、川三省边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时有“小昆明”之美誉。昭通涌现出了中共早期云南地方组织领导人刘平楷、李国柱,中国中央军委确认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三位军事家之一的罗炳辉;昭通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
二、昭通历史文化文化遗存多样
昭通三、昭通历史文化发扬显著
昭通市继20世纪50年代初以汉砖、石室墓为主的考古发掘后,在70年代以来,先后发掘了大关县岔河崖墓群、昭阳区象鼻岭崖墓群,鲁甸县马厂新石器时代遗址,昭阳区洒渔营盘村战国西汉土坑墓群和小弯子崖墓群,水富县楼坝、箭刀湾崖墓群,以及张滩坝战国西汉土坑墓群,巧家县小东门新石器时代石棺墓群,鲁甸县野石新石器时代遗址,威信县瓦石、旧洞悬棺葬。这些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对研究云南、昭通的历史,甚至在中国考古学上都有重要意义。
四、昭通历史文物众多
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滋题记摩崖石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野石山遗址、孟孝琚碑、罗炳辉故居、扎西会议旧址、水田寨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铁炉红军标语、鲁甸拖姑清真寺、观斗山石雕群、霍承嗣壁画墓等。
五、昭通馆藏文物丰富
市文物管理所和11个县(区)的文管所、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的馆藏文物有1749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件。例如:“孟琴”三联子母铜印、“建初元年”双鱼铜洗、巫师陶俑等;国家二级文物10件,例如:骑鹿铜俑、带盖提梁铜壶、驮羽人宝瓶青铜朱雀、天王镇小鬼铜像等,国家三级文物278件,一般文物517件。昭通已是云南省文物藏品富集的地区。
六、昭通人文历史璀灿
昭通
